五十肩又名「肩凝症」、「肩週炎」,本名是「沾黏性肩關節囊炎」(adhesive capsulitis),打開google 查「五十肩治療」,滿滿的各種文章令人眼花撩亂,有人說要打針、有人說自己會好,還有人說要多掃地?到底怎樣才是對的?

五十肩是什麼?沾黏性關節囊炎的「關節囊」又是什麼?

本名是「沾黏性肩關節囊炎」,小名肩周炎(中國用法)、冰凍肩(歐美用法)、肩凝症(中醫用法)及五十肩(日本及台灣用法),就是「肩」的「關節囊」有「沾黏」產生發「炎」。

關節囊不是關節,也不是關節腔,是關節「囊」,指的是包在關節外面的一層膜,作用是幫助肩關節固定,以及幫助活動。這幾年來專注治療五十肩,每每跟肩友說明時,總是會看到肩友滿頭霧水,關節囊、關節、關節腔,有時候五十肩都已經用擴張術治好了,還是分不清楚五十肩是卡在那個關,在拙作《自己的肩痛自己救:圖解五十肩保健與治療書裡,出版社特別用用圖解的方式向肩友說明(下圖),就是一片包裹住關節的結締組織,作用是固定關節,增加其穩定性;比起文字,圖片更為清楚明瞭。

如果還是有些不太理解,舉個例來說:「香囊」是指裝著香料的袋子;同理,「肩關節囊」則是裝著肩關節的袋子。換句話說,肩關節囊指的就是那層住肩關節的組織,而「沾黏性『肩關節囊』炎」,指的是就是這個裝肩關節的袋子,發炎了,黏在一起了。

五十肩的症狀與分期有關,要先知道怎麼治得先知道哪一期!

知道發病的部位,接下來要知道「分期」,因為不同階段的五十肩,有不同的治療方式,要知道怎麼選擇,得先分辨自己是哪一期:

第一期:有點痛的「疼痛期」

又稱為「發炎期」,這期的肩友常會以為自己是最近過度使用,休息一下就好,孰不知,越睡越痛啊!這期的特徵是在活動肩關節時,明顯感覺肩膀很裡面會感到疼痛,以為睡一下會好,但逐漸出現夜間不活動,也會有疼痛的狀況。肩友常會為了避免關節活動造成的疼痛,會出現代償性調整姿勢,肩部的周邊肌肉被迫增加旋轉度,反而會造成肌肉痠痛,也就是這時候,肌肉跟關節囊都會痛在一起,分不清楚到底是裡面痛還是外面痛

肩友就診時,常會看到肩跟背都出現過度熱敷造成「低溫燙傷」的大理石痕,甚至不用問是那一肩,一看就知道了。

第二期:又痛又卡的「增生性滑囊炎期」

又稱為「粘連期」,前面是發炎,現在是黏在一起。這期肩友會感到疼痛度有點下降,但是怎麼穿不了內衣?當關節被黏住了,會產生肩部活動角度受限。最常見的是肩關節無法外轉、內轉及外展的典型症狀,翻成正常用語的話,像是:需要不求人抓癢、改穿前扣的衣服、無法梳頭等等,生活大受影響,為了完成這些日常,肩友常會以很扭曲的姿勢為了完成任務,容易造成長期姿勢不良,常出現腰痠背痛的狀況。

第三期:不太痛但很卡的成熟期

忍著忍著,終於到了人稱為「溶解期」的最後一期。此階段在傳說中,會猶如冰塊解凍般,病人的疼痛度減輕,肩部活動角度漸進式的好轉,有如桃花源記裡說的:「初極狹,纔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那樣的豁然開朗。

但是!實際醫學上的長期的追蹤研究卻發現,約有5成的五十肩患者,7年後還是會感到疼痛及角度受限,有些11年後仍有症狀,而如前面所說的,沒有人可以知道,自己是屬於那50%,還是另外50%。

五十肩治療原則與方式:「分開沾黏」才是治療!

知道五十肩的位置與分期,接下來進入「治療種類」的階段。

簡單來說,五十肩要動,肌肉、肌腱問題要休息,越動會越痛、 五十肩要治療「關節囊」「沾黏」才會好,請記得只有「分開沾黏」」才是真正的治療喔!

臨床常見「有明確效果」的五十肩治療方式

五十肩的本名是「沾黏性關節囊炎」,黏住的關節囊的治療方法無它,只有分開沾黏一途,目前常用的方式有:

1.自己拉開:

輕微五十肩認真復健三個月即有相當成效,但需要相當有毅力、每天都要認真執行。

2.別人拉開:

「關節鬆動術」是進開刀房麻醉後由醫師奮力一次拉開,過程比較有感,需要一些時間休養,以及持續到院做復健。

3.直接割開:

「關節鏡」便是進開刀房,把肩膀開個小洞,進去關節囊裡把沾黏的部份砍斷,需要一點時間休養,也需要持續到院復健。

4.超音波導引注射:

「肩關節囊擴張術」是用擴張液注入黏住的關節囊裡,用液體張力分開沾黏,過程舒服,不需休養、不需到院復健,但需自費。

常聽見但「無法治療」五十肩的方式

1.熱敷

熱敷無法治療五十肩,但可以幫助緩解肌肉緊繃。五十肩的原因是關節囊沾黏,雖然成因不明,目前做法都是將「沾黏的關節囊分開」為主要治療方式,所以不管是要拉扯開的關節鬆動術、打一針的關節囊擴張術、挖一個洞的內視鏡,都是以這個原則進行;而熱敷無法讓沾黏的關節囊分開。常常新的肩友到門診,根本不需要問是那個肩膀,並不是醫師有透視眼,光看到熱敷到表皮受傷產生大理石紋了,連問都不用問是那一肩,正確率百分之一百。

熱敷可以讓肌肉血流增加,也可以讓僵硬週邊肌肉軟化,但是沒有辦法讓關節囊分開,所以 熱敷完還是要正確的運動,才會產生效果。

2.甩手

請肩友在五十肩治療期,不要甩手,不只無效還可以能會拉傷肌肉。因為甩手甩的是手,而不是肩,無法拉到肩關節囊,但會造成肌肉拉傷,因為發炎中的肌肉比一般人更容易受傷,活動應更加輕緩。甩手功也是肩友就診的常見原因,往往是聽了朋友大力推薦開始日也甩、夜也甩,五十肩已經很痛了,肌肉拉傷又更痛,跟朋友抱怨怎麼沒好,又被推薦加碼拉單槓,痛到受不了來看醫生,還被朋友取笑說不夠認真做才沒有好。

急性期不該冒然運動的原理很簡單,疼痛本來就是身體避免再度受傷的最重要機制,周邊肌肉受到刺激,也會一再收縮,目的都是要讓受傷的組織修復,特別在平常沒有運動習慣下冒然用力,本身就容易使錯力,更不用說是在急性期,身體組織會不斷拮抗您的自主用力,所以五十肩還要去甩手、拉單槓,就如同腳扭到,有人建議自己去跑步就會好的情況其實很類似。

輕微五十肩是可以在家運動拉開關節的,但必需是和緩漸進式的下緩慢的進行,同時,忍痛在醫學發達的現在,實在是沒有必要,而因為錯誤的運動造成的二度傷害,就更為可惜了。

五十肩簡易居家運動》前傾拉肩

3.護肩

「護腰」就是要保護急性拉傷的肌肉適度休息及壓迫的「護具」,五十肩的肩痛使用護肩,則會讓沾黏的肩關節囊,更加沾黏,症狀也更加嚴重。

因為五十肩不是肌肉拉傷,是「肩關節囊沾黏」,不動只會造成更嚴重的沾黏;「肌肉拉傷」休息或是睡一較會好,但五十肩卻會睡到痛醒,要起來動一動才會改善,肩友們常常會氣到坐在客廳,不睡了!如果睡覺會痛醒,固定不動也一樣會加重症狀喔!

4.藥布/口服藥

不管是五十肩常吃的藥物或是藥布,成份多半是消炎、止痛,五十肩是發炎的一種,但是不處理沾黏,即使是發炎反應消失了,沾黏只會黏住一起纖維化,類似殘膠更難清理的狀況。有許多七八十歲的阿公、阿嬤雖然肩膀不痛,但抓背時需要用「抓扒子」、「不求人」,常常是因為早年五十肩治療方式沒有這麼多元,在沒有積極治療情況之下,五十肩造成關節纖維化後,所留下角度受限的後遺症。

5.營養品

同上,如果藥物都無法治療五十肩,次一階的營養品就更不用說了;常聽見的「膠原蛋白II」、「葡萄糖胺」、「軟骨素」是用在軟骨上的,而五十肩是「關節囊」發炎,跟退化性膝關節是完全不同的狀況,當然吃了沒有效果

五十肩治療該怎麼選,選擇方式請參考

五十肩的治療是以「回歸日常生活」為原則,也就是說,當五十肩影響到日常生活,就應該積極治療,而不是看痛多久、手舉多高等臨床數據,因為醫療始終是以「人」為本,不是那些冰冷的客觀條件。

因此,無論您的五十肩開始多久,如果還可以忍受疼痛、睡眠也沒有問題,時間上也能配合,則以「復健」為優先選擇,有恆心、有耐心,每週至少三至五次,約一至三個月能夠看見效果;如果您的五十肩來得兇猛,已經每天痛到不能睡、睡覺被痛醒,那麼漸進式的復健運動無法改善生活品質,應該要直接考慮進階治療(門診自費做「肩關節囊擴張術」或是健保給付的「開刀」或「鬆動術」)。

醫療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無論怎麼選,只要積極治療就是對自己及所愛的人負責任的好方法。

五十肩治療期心態準備

最後,跟肩友分享(參考肩友心得)的一樣,五十肩不是打一針就好疾病,即便擴張術已經將原本三至六個月的治療期,縮短至5週,但仍需要一個月的時間,肩友也可以視這小小疾病為對照顧身體的提醒,重新調整生活型態,讓未來都能因此更健康:

養成規率運動的習慣,降低三高預防五十肩

「要活就要動」這句話還可以用來預防五十肩,因為「多動」 一則保持肩部靈活、減少沾黏發生,另一則可以降低血脂以及保持肌肉彈性,運動好處真的多又多!

一起學習維護肩部健康,五十肩不痛還要靈活

在輝馥接受「肩關節囊擴張術」療程的五十肩友都知道,我們醫療團隊真的很認真讓肩友動起來,因為我們希望肩友的肩膀不痛外,更要「靈活」,因此,肩部運動格外重要。

調整有益肩膀活動的飲食,肌肉讓五十肩好更快

最後,飲食部份也請記得,「蛋白質」的攝取能夠幫助肌肉生成,當肌力足夠,可以讓肩部不易拉傷,在角度活動上更能靈活使用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