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肩不用治啦!」、「五十肩自己會好啦!」
從2011開始專注治療五十肩,那時肩關節囊擴張術還被稱為「新選擇」〈關節囊擴張術 五十肩治療新選擇〉,一轉眼已經將近十年!成千上萬的肩友來來去去,五十肩早已經是能完整治療的疾病,而治不好最大的原因,就是肩友們停留在誤以為「五十肩不用治」的迷思,沒治療,當然不會好啊!
「五十肩會自己好」,越來越多研究推翻了
在1992年,美國骨與關節外科雜誌刊登了一篇「冰凍肩:長期追蹤」,這篇研究可說是五十肩醫師都很熟悉的研究,清楚的讓我們知道,五十肩的「慢慢」到底是有多慢?
先說答案:平均7年,有50%受訪者,還在痛跟卡。
研究對62名五十肩肩友(共68個肩膀),在症狀開始後2年2個月至11年9個月間訪問(平均7年),這些患者中有31人(50%)仍有疼痛或肩部僵硬(有些人兩者都有)的問題,最多人有的角度問題是外旋(external rotation),高達29人卡在肩部無法往外順利打開的動作。
可別小看五十肩,不治療不只會造成舊問題更嚴重,還會引起更多新問題喔!
五十肩會讓人好累,不想出門
五十肩有三大症狀,「睡眠壓痛」、「角度受限」、「活動疼痛」,這三大問題會造成肩友很多日常生活困擾。
先是手一直痛,連拿東西都會痛一下,更不用說撞到後還會痛很久,怎麼會想出門?接著親友們會有各式各樣的關心、提供非常多的經驗與建議,若是聽見自己想要自費做治療,還會笑自己是傻瓜;第三是半夜會痛醒,長期睡眠不足,總是頭暈腦脹,白天只想補個眠;最後角度受限讓自己手一直卡住,做事好麻煩,甚至上廁所穿褲子拉不太起來,更不用說女性扣內衣,還要找人幫忙。
五十肩夜間疼痛,會產生焦慮、睡眠品質差
說到底,身體在痛心情當然不好!
一個研究找了148名參與者,一甕76位五十肩友與72位健康人,比較了各式量表:疼痛(VAS)、焦慮(BAI)、抑鬱(BDI)、睡眠質量指數(PSQI)以及生活質量(WHOQoL-BREF),不意外的發現五十肩友的睡眠狀況、生活品質得分較差,與焦慮及睡眠障礙的關聯性相當密切。
另一個研究則是找了60位五十肩肩友,測量肩部疼痛和殘疾指數(SPADI)、睡眠質量(PSQI)以及健康狀況調查(SF-36),也發現肩友的睡眠狀況普遍比較差,反之,當五十肩治療後,睡眠品質相對就會提升。
也就是說,五十肩的問題,會讓肩友在精神及睡眠品質上受到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又怎麼有心情多活動呢?
不想出門,會產生新的內科問題
肌肉很容易萎縮,許多拖了兩三年才來就診的肩友,會覺得自己很容易拉傷、扭傷,還有腰酸背痛的問題,來就診時才發現整個上臂及背部,早就因為五十肩的角度受限及疼痛不敢動而造成肌肉萎縮,再加上年齡漸長,肌肉流失更快,駝背的樣子讓肩友硬生生看起來老了十歲。
不運動,肌肉力量五週就少12%
早期有許多固定不動,看看肌肉萎縮速度的研究,第一個研究就是找了10名健康男性躺5週,先測量其肌肉大小,發現臥床休息引起的臀肌、大腿和小腿伸肌萎縮範圍為2%至12%;另一個研究是找9名男性受試者,做類似的減少活動的肌肉影響測試,發現短短幾週內不動,足底屈肌的最大肌肉力量降低了26%、小腿的肌肉少了12%。
不運動造成的肌肉流失,可比想像中得快很多啊!
五十肩舊問題+內科新問題,全身都是問題
少動本身就會造成代謝變低、代謝變低,自癒力會跟著差,而前段提及的肌肉力量也會跟著下降,若是再加上年齡因素,肩友得特別小心代謝症候群、修補與代謝問題,以及最近很推廣的肌少症(Sarcopenia)的問題。
肌力不足,跌得比人家多、比人家嚴重
肌少在症一般老年人群的盛行率約在4.1%至11.5%之間,與死亡率、跌倒、住院比率都有相關。研究統計,79歲以上的受試者的肌肉減少症與死亡率之間的關聯性顯著更高;在跌倒方面,一般人比例約9.8%,而肌少症患者為27.3%,高約近3倍,而且,若是本身還有骨質密度不足的問題,那骨折的機率也就更高了。
解決五十肩小問題,迎向「沒問題」
說了這麼多數字,其實就只是應了老話「活動、活動,要活就要動」,五十肩在現代已經不是個難解的問題,肩關節囊擴張術這十年來,已經解了許多肩友的肩苦,只要積極治療,就能夠趁早解決睡不好、一動痛、一直卡的問題,解決了這三個問題,自然不會有後面因之形成的影響及產生更多疾病的可能。
屆退休之齡,能夠有健康的身體含飴弄孫、三五好友結伴出遊,還有什麼比這更幸福的事呢?
參考資料
- Toprak, M., & Erden, M. (2019). Sleep quality, pain, anxiety, depression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frozen shoulder. Journal of Back and Musculoskeletal Rehabilitation, 32(2), 287-291.
- Bhagade, R. R., & Sreeraj, S. R. (2018). Correlation between Pain, Functional Disability and Quality of Life with Sleep Disturbance in Patients with Adhesive Capsulit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lth Sciences and Research, 8(6), 116-123.
- Bagheri, F., Ebrahimzadeh, M. H., Moradi, A., & Bidgoli, H. F. (2016).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ain, disability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frozen shoulder. Archives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 4(3), 243.
- Berg, H. E., Eiken, O., Miklavcic, L., & Mekjavic, I. B. (2007). Hip, thigh and calf muscle atrophy and bone loss after 5-week bedrest inactivity. European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99(3), 283-289.
- LeBlanc, A., Gogia, P., Schneider, V., Krebs, J., Schonfeld, E., & Evans, H. (1988). Calf muscle area and strength changes after five weeks of horizontal bed rest.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16(6), 624-629.
- Chen, L. K., Lee, W. J., Peng, L. N., Liu, L. K., Arai, H., Akishita, M., & for Sarcopenia, A. W. G. (2016). Recent advances in sarcopenia research in Asia: 2016 update from the Asian Working Group for Sarcopenia.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Directors Association, 17(8), 767-e1.
- Beaudart, C., Zaaria, M., Pasleau, F., Reginster, J. Y., & Bruyère, O. (2017). Health outcomes of sarcopeni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PloS one, 12(1), e0169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