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黏性肩關節囊炎 」aka五十肩,是個感覺起來很常見,但其實每一百人只有2-5個人有的肩部疾病,統計上,女生比男生多、非慣用手比慣用手多,好發年齡在40歲至60歲之間,四十歲以下的五十肩,若不是糖尿病等內科問題,或是外傷造成的續發性五十肩,否則原發型(不知道為何發生的)的五十肩非常少見。
典型三大症狀為「角度受限」、「睡眠壓痛」以及「活動疼痛」,頑固型五十肩肩友,甚至連上完廁所拉褲子都有困難。
*aka= also known as,又名為…
別再相信網路謠言了,超過一半五十肩自己根本好不了!
身為專治五十肩的醫師,最常聽見肩友說的就是:「不是會自己好嗎」?五十肩總共有三個症狀,常常肩友都會以為「不痛了」就是好,但卻沒有發現自己的手臂已經「卡住了」,不信看老一輩衣服都要穿前開、家裡總有「不求人」幫旁忙。
剛開始專注治療五十肩時,有位他科的醫師學長納悶的說:「我從來沒看過很嚴重的五十肩。」直到有天餐聚,酒後他笑說自己好幾天沒洗背,原因是「老婆出國旅遊」,才知道我這醫界學長本身就有五十肩殘疾,手卡在屁股位置,連背都沒辦法洗!
在一項研究中指出50% 的患者在發病後平均 7 年仍會出現肩部疼痛或僵硬,仍有 11% 的患者報告功能受限;另一個研究對 41 名五十肩患者進行 5 至 10 年的持續性研究,發現只有 39% 的患者完全康復;又非經治療的肩友相比,關節活動範圍會少掉一成至一成五。
長期的疼痛和殘疾讓肩友的日常生活、職業和娛樂都受到相當的影響,像我的醫界學長,老婆不在,連背都沒辦法洗還算是小事,五十肩三大症狀造成的影響,可遠比你想得還嚴重!
忍痛半年,五十肩就會自己好?復健科醫師:做一個動作,就知道康復了沒
症狀一【睡眠壓痛】:原本只是五十肩,睡不好免疫力下降,小至感冒大至失智症、癌症
睡眠真的太重要了!偏偏五十肩友常常「痛到不能睡」、「痛到睡不著」?
疼痛最麻煩的是加強夜間睡不好覺的情況,在2008年美國北卡羅萊納州調查了兩千六百多名關節炎患者,發現其中七成的患者或多或少有睡眠問題,有的是無法入睡,有的是睡眠時間短。
《為什麼要睡覺?:睡出健康與學習力、夢出創意的新科學》是由《天下文化》出版(作者是Matthew Walker,一位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神經科學暨心理學教授。這本書最雖然是一本深度醫療科學的書籍,但看起來像是讀了一個又一個故事的科普作品,非常易讀,可能跟作者本身致力於傳播科學,常接受媒體訪問有關)裡面指出睡不好,可不是只有「白天補睡」這麼簡單,久了,大腦的毒排不掉,會形成與阿茲海默症之間的惡性循環。
大腦的強力清潔隊:「膠淋巴系統」熟睡才能清潔大腦
膠細胞分佈在整個腦中,與腦中產生電脈衝的神經元並肩,其所形成的系統,類似我們道路上面是人車在走,下面則是汙水在走的感覺,也就是腦部的淋巴系統。
當神經元工作後產生許多有毒的代謝廢物,膠細胞正如同大城市裡的清潔隊員,白天會收一點,但主要清掃街道的工作,是在半夜。半夜大腦神經元在休息時,膠細胞清除廢物的效率會提高十至二十倍,因為當在深度睡眠期,膠細胞會縮小60%, 讓神經元周邊的空間變大,讓大腦整個浸泡在腦脊髓液中,跟餐廳下班後,整個廚房會只留一個人用水柱沖洗地面的感覺很相似,用水直接沖最乾淨了!
睡不好,缺乏深度睡眠期的大腦掃不乾淨
而當睡眠情況不佳時,大腦清除廢物的時間與機制下降,像是24小時的廚房,總是有人在裡面出菜,想要洗地板就得顧東顧西,一下不能噴到菜、一下又不小心噴到別人的腳,怎麼可能爽快洗得乾淨?
而這些廢物堆積在大腦裡,像是其中的「類澱粉蛋白」,正是在阿茲海默症患者腦中發現的斑塊組成。書裡提到「柴契爾夫人」以及「雷根總統」這兩位國家元首,都飽受阿滋海默症所苦,兩位的共同點都是「自稱只需睡四至五小時」,雖然未經驗證,但隨著醫學進展越來越多研究發現,或許真的與缺乏深層睡眠造成的類澱粉蛋白斑塊代謝不良有關。
建議肩友,比起吃各式保養品,讓自己每天都能好好睡個覺,才是對大腦尚好又健康,免錢又有效的保養啊!
症狀二【活動疼痛】五十肩怎麼忍?每天都痛到七年後還在痛!
五十肩的第二個症狀是活動疼痛,而且是痛到會軟手、要站在原地休息的痛。
痛到不能睡,睡眠不足鐵鎚掉落差點砸到人
前面提到的睡不飽是個人容易生病,但首當其衝影響生活的,則是「影響工作效率」造成經濟損失以及隱藏的災害。
有位肩友原本也是堅持「自己好」,後來是因為他爬電線桿綁電線時,因為自己五十肩突然痛到手軟,手裡的鎚子就這樣硬生生從十公尺高掉下來,還好他當場大叫下面同事走開,不然這鐵鎚重力加速度度,砸下去身體任何部位可能都後果嚴重;虛驚一場後,他趕緊來診間報到,讓自己的肩膀盡快恢復正軌。
想要忍一忍就好,忍到肌肉痿縮反覆受傷
忍痛還會引起身體的其它問題,最明顯的就是少動造成的肌肉萎縮。
身體可說是效率超高的行政系統,察覺有誰一天沒工作,就會進行縮編及裁員,讓少用的肌肉資源釋出到別的地方去,在動物實驗上甚至只要8小時,就開始產生肌肉萎縮的狀況。
大家可以試著回想,是不是扭到腳以後,好幾天都不敢踩地?
這樣「怕痛不敢動」的行為,若不積極治療,想等它慢慢好,連帶扭到的地方以及往上的大腿肌肉都會被影響,之後會很容易因肌力不足產生更多的拉傷,便會產生「習慣性扭傷」等狀況。
慢性疼痛1年,就會造成腦縮水,比老化還快兩倍
超過六個月的疼痛稱為「慢性疼痛」,超過一年的慢性疼痛會造成實質腦萎縮。醫界這些年來不斷的提升止痛方面的能力,無論是藥物或是獨立出來的「疼痛門診」,都在說明疼痛對人類影響真的很大。
2004年,西北大學的Apkarian教授的研究發現,在慢性疼痛的才1年的病人身上,發現其大腦灰質的部份,比對照組(一般人)少了5-11%,老化造成的腦萎縮也不過每年0.5%,相當於忍痛一年,腦就老化10-20年。研究認為,這是因為疼痛讓大腦一直處於被刺激的狀態,因此,造成與人類情感相關的大腦皮質前區,長期活躍處於工作狀態。
簡單說,就是疼痛讓腦也過勞了,才會老得快。
2016年,榮總與陽明大學合作,從原發經痛的追蹤,發現幾個與慢性疼痛造成大腦影響的重點:
- 原發性經痛的女性,腦部異常是正常人的數倍。
- 每月的經痛都會引起短期大腦灰質體積變化,日積月累,會變成長期性的影響。
- 經痛會造成神經功能性連結降低,表示對疼痛刺激的調控功能不足。
- 慢性疼痛常會與許多腦病變及心智功能障礙,像是專注力差、記憶力下降、憂鬱等,造成生活品質下降。
許多人都以為痛忍一忍就好了,而不願積極治療,沒想過因為疼痛造成的續發性傷害以及睡眠不足的危害,遠比想像中更加嚴重。
症狀三【角度受限】正值壯年,家人不在連內衣都沒辦法穿!
「角度受限」是五十肩的第三大症狀。
這可不是「拿不到東西叫別人拿」這麼簡單,它造成的是自尊受損,因為頭也不能梳、內衣不能自己穿,甚至嚴重的連上完廁所都拉不了褲子、吃飯時要把頭靠在桌上……。這難過的心路歷程,讓我們的肩友自己說吧!
隨著病人長期活動疼痛及困難,再加上夜間疼痛造成的睡眠剝奪,呈現關節周圍炎個性(periarthritis personality),行為表現上較一般人易怒、焦慮、不安、疼痛忍受力低以及對外界關心度降低。
臨床上,常見到患者本身或是家屬陪同就診時,偷偷再藉故溜進診間,向醫師抱怨患者性格上的轉變,要求臨床醫師開立安眠藥甚至憂鬱症藥物,看能不能病人好睡一點,不然病人整天鑽牛角尖、發脾氣、喊痛、自己不能穿衣服又愛抱怨,難相處到家都要散了。
再加上五十肩病程短則三個月長則七年,忍著一兩天還可以,忍到七天沒有同住家人受得了,更何況隨著疾病進展,沾黏造成的疼痛問題更加嚴重,肩友醒著時痛、睡著時也痛,一整天的情緒像是活火山一樣,隨時爆發,家人連帶也被影響生活。
負責任的戰勝五十肩,不需要忍痛、不能睡、不能舉
最後,若是親友說出「五十肩自己好,不用治!」這樣質疑的話語時,請五十肩友們可以轉這篇文章給他,嚴正的告訴對方自己不想生病、不想腦萎縮,更不想家庭失和,所以選擇對自己的健康積極負責。
戰勝五十肩!
參考資料:
- Konarski, W., Poboży, T., Hordowicz, M., Poboży, K., & Domańska, J. (2020). Current concepts of natural course and in management of frozen shoulder: A clinical overview. Orthopedic reviews, 12(4).
- Cho, C. H., Bae, K. C., & Kim, D. H. (2019). Treatment strategy for frozen shoulder. Clinics in orthopedic surgery, 11(3), 249-257.
- Allen, K. D., Renner, J. B., Devellis, B., Helmick, C. G., & Jordan, J. M. (2008). Osteoarthritis and sleep: the Johnston County osteoarthritis project. The Journal of rheumatology, 35(6), 1102-1107.
- 科學人2015 年第 157 期 03 月號 慢性疼痛有新解 。http://sa.ylib.com/Catalog.aspx?id=208
- 蔡文英,2006年06月09日,蘋果日報,失眠讓日本年損失1兆。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international/20060609/2665099/
- Reeves B. The natural history of the frozen shoulder syndrome. Scand J Rheumatol. 1975; 4(4):193–196.
- Tamai K, Akutsu M, Yano Y. Primary frozen shoulder: brief review of pathology and imaging abnormalities. J Orthop Sci. 2014; 19(1):1–5.
- Shaffer B, Tibone JE, Kerlan RK. Frozen shoulder: a long-term follow-up. J Bone Joint Surg Am. 1992; 74(5):738–746.
- Hannafin JA, Chiaia TA. Adhesive capsulitis: a treatment approach. Clin Orthop Relat Res. 2000; (372):95–109.
- Apkarian, A. V., Sosa, Y., Sonty, S., Levy, R. M., Harden, R. N., Parrish, T. B., & Gitelman, D. R. (2004). Chronic back pain is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d prefrontal and thalamic gray matter density.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4(46), 10410-10415.
- Wei, S. Y., Chao, H. T., Tu, C. H., Li, W. C., Low, I., Chuang, C. Y., … & Hsieh, J. C. (2016). Changes in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of pain modulatory systems in women with primary dysmenorrhea. Pain, 157(1), 9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