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開心最近「五十肩」這個小疾病,在最近開始受到重視,來輝馥診所的五十肩肩友,對於「五十肩是什麼?」、「我是五十肩」、「肩關節囊擴張術?」這幾個點播率最高的門診問題,都已經了然於心,也都下好來輝馥跟我們一起奮鬥的決心;也因為有著正確的診斷,肩友們的症狀隨著療程一天一天進步,真的很令人感到欣慰。

話說回來,正確的診斷才有正確的治療,那不正確的診斷,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

今天就來跟大分享一下幾個容易被誤認為五十肩的肩部病況,若是再加上五十肩的治療方式,會有什麼樣的狀況發生吧!

五十肩的治療方式是這樣的……

我們先從了解五十肩開始。

五十肩右名「肩凝症」、「肩週炎」,本名是「沾黏性肩關節囊炎」(adhesive capsulitis);簡單來說,肩痛發生時,如果是五十肩要動,肌肉、肌腱問題要休息,越動會越痛、 五十肩要治療「關節囊」「沾黏」才會好,特別請肩友記得,只有「分開沾黏」」才是真正的治療喔!

目前常用的五十肩治療方式有:

1.自己拉開

輕微五十肩認真復健三個月即有相當成效,但需要相當有毅力、每天都要認真執行。

2.別人拉開

「關節鬆動術」是進開刀房麻醉後由醫師奮力一次拉開,過程比較有感,需要一些時間休養,以及持續到院做復健。

3.直接割開

「關節鏡」便是進開刀房,把肩膀開個小洞,進去關節囊裡把沾黏的部份砍斷,需要一點時間休養,也需要持續到院復健。

4.超音波導引注射撐開

「肩關節囊擴張術」是用擴張液注入黏住的關節囊裡,用液體張力分開沾黏,過程舒服,不需休養、不需到院復健,但需自費。

肩友們看了上面四種五十肩治療方式,一定很明白五十肩跟肌肉等軟組織的治療方式天差地遠,錯當馮京當馬涼,反而會造成其他傷害。

不是五十肩,卻當了五十肩治療會怎樣?

以下是幾種常見的肩部疼痛,許多肩友會誤以為是五十肩,或是誤將五十肩當成是他們,一來一往間,反而錯過了黃金治療期:

「夾擠症候群」,舉高會痛、越動越痛!

夾擠症候群,又稱為「夾擊症候群」、「肩峰症候群」,英文都是Shoulder impingement syndrome,原因只是台灣沒有統一的醫學翻譯,沒有什麼特別的。因為名稱上看不出來是那裡的問題,常讓人搞不清楚。

此疾佔了肩膀疼痛的 44〜65%。因為肩部活動時,夾擠到肱骨(humerus)上方、肩峰(acromin)下方,與喙突肩峰韌帶(coracoacr mial ligament)前下方之間空腔內的組織,使得空腔內的組織因為夾擠而反覆發炎(如下圖),常見於手高舉過頭的運動或職業,如游泳、棒球、羽球和排球。

此疾與五十肩最容易分辨的,就是「舉手」的狀態;兩者雖然都會有手舉不起來的感覺,但五十肩是「卡住無法舉」,而夾擠則是「痛到舉不起」。最神奇的是「夾擠症候群」自己舉不起來,但別人幫忙舉是OK的,而且當越過「疼痛弧」後,手就不痛了;因為夾擠是因為夾到擠到在痛,只要不夾不擠了,自然就不痛了。

倘若把「夾擠症候群」錯當成「五十肩」,則會造成夾擠發炎的部份,因為無法休息而越擠越腫脹,久不敢動,更會引起五十肩喔!

鈣化性肌腱炎,磨到非常痛,痛到想去掛急診!

鈣化也是很常見的肩部疼痛,跟五十肩一樣會有疼痛感,但「鈣化」的痛是「石頭磨到」而五十肩的痛,是關節囊發炎,以及活動時拉扯增生血管所造成,兩者在疼痛的表現上差異很大。

「鈣化」在全身肌腱都有機會形成,但有70%發生在肩關節最喜歡的肌腱是「旋轉肌群」(rotator cuff)中的「棘上肌」(supraspinatus),猜這條的話 60-90%都會猜中;當鈣結晶堆積在細胞間質中,形成一個堅硬的小石塊,其所引起的「肌腱炎」就是這顆小石頭在活動時磨到了其他軟組織,造成發炎、疼痛而影響了活動角度,造成肌腱發炎啦!

*「鈣化」不是「骨刺」啦!

常常有人以為鈣化就是骨刺,但兩者是不同的東西,「骨刺」是發炎後的骨質增生,骨頭邊邊的尖尖的贅生物,跟「肌腱鈣化」不太一樣喔!

而在疼痛方面,五十肩因為是關節問題,是「不動比較痛」,跟鈣化的「某個角度超級痛」的疼痛形態不太一樣。

換句話說,如果把鈣化當成是五十肩,在做五十肩的全關節角度伸展時,一不小心磨到鈣化點,立馬痛到飆眼淚,甚至會想衝急診。

「旋轉肌袖撕裂傷」,越認真運動,破越大洞!

肩旋轉肌是由四塊肌肉組成,包括棘上肌(supraspinatus)、棘下肌(infraspinatus)、肩胛下肌(subscapularis)及小圓肌(teres minor)。

造物主的巧思實在是無人能出其右,這四條肌肉協同了三角肌,能做出三度空間的活動範圍,讓肩部成為人體最會活動的關節,試想,全身上下,腰可以左右轉、膝可以前後彎、頭也最多只能繞圈左右轉,但是肩關節可是能夠後伸、前屈、內旋、外旋、內收、外展、水平外展、水平內收,聽起來感覺就很厲害。

像是貨運寄來,若是用繩子固定,經過長途拔涉,繩子都會有些細小的斷裂,而看起來毛毛的。旋轉肌袖的功能就是固定肩關節,也一樣會因為過度使用而產生損傷、裂痕,甚至斷掉,就是「撕裂傷」。

當「肩部固定繩不穩定」,會跟五十一樣會在活動時感到疼痛,最特別的是會出「無力感」,跟五十肩卡住的感覺不太一樣。

而五十肩的治療是「分開」關節囊,旋轉肌袖破洞則是要「接合」破掉的旋轉肌,兩者剛好相反;有許多未經確診就自認為是五十肩的肩友,拼命的認真甩手,反而讓撕裂的地方更加嚴重了。

肩部腫瘤,可能因此錯過治療黃金期

人生最難得就是「早知道」,特別是在癌症的處置上;有些肩部腫瘤,一樣會有肩痛問題,在國際研討會上,就有兩個肩部疼痛,後來發現是惡性腫瘤的個案報告:

案例1:尤文氏肉瘤

60歲女性,右肩疼痛與僵硬18個月,肩部產生水腫,才發現是尤文氏肉瘤(Ewing’s sarcoma),骨性惡性腫瘤

案例2: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

42歲的男性,在某次活動後,產生水腫,肩部疼痛惡化,發現肱骨有破壞性的發現,診斷為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

頸神經根壓迫,神經壓久變壞死

現代人還有一個常見的問題,就是「頸神經根壓迫」。

五十肩跟神經壓迫與五十肩的好發族群有所重疊,好發在40至50歲左右,都會有手臂疼痛的狀況;差別是神經被周邊組織壓迫(椎間盤,也可能是骨刺等贅生物)的症狀表現是以疼痛、手指麻木、感覺異常為主要症狀表現,活動角度並無影響;跟五十肩有一種扳不動的感覺,在活動上也會覺得卡住的感覺不太一樣,也就是有「角度受限」的症狀。

人體的神經有明確各司其職的掌管分界,若有肩部部疼痛狀況,也可以對照下圖,看看是不是有明顯的不適區塊,則神經方面病變的可能性較高。

而神經壓迫需要盡快處理,跟五十肩可以三個月、半年慢慢做復健不同,因為神經壓迫久了,會造成壞死,目前醫學還沒有辦法讓神經再生,恐會造成永久性傷害。

正確診斷,對症下藥

常常聽見一些肩友面對身體的疼痛,避重就輕希望自己一覺醒來就改善,就這樣拖著一天又一天,偶爾聽聽親朋好友的建議,左一個右一個的隨意處理,再到我這邊時,五十肩已經沾黏得相當嚴重,有些甚至已經無法用擴張術治療,只能開刀。

正確診斷,才能對症下藥,如果有肩痛問題,也可以先至醫療院所確定問題,再來考慮治療方式也不遲。

參考資料

  1. Quan, G. M., Carr, D., Schlicht, S., Powell, G., & Choong, P. F. (2005, December). Lessons learnt from the painful shoulder; a case series of malignant shoulder girdle tumours misdiagnosed as frozen shoulder. In International Seminars in Surgical Oncology (Vol. 2, No. 1, p. 2). BioMed Central.
  2. Ghilarducci M, Maxey L. Rotator cuff repair and rehabilitation. In: Maxey L, Magnusson J, editors. Rehabilitation for the postsurgical orthopaedic patient. 1st ed. St. Louis: C.V. Mosby; 2001. p.46-70.
  3. O’Holleran JD, Kocher MS, Horan MP, et al. Determinants of 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outcome after rotator cuff surgery. J Bone Joint Surg 2005;87A:121- 6.
  4. 周正亮, 程遠揚, 陳慶駿, 張佳琳, 黃東富, 鄭舜平, & 劉作仁. (2006). 中老年人肩旋轉肌斷裂之復健台灣復健醫學雜誌34(3), 141-148.
  5.  Klepps S, Bishop J, Lin J, et al. P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rotator cuff integrity on the outcome of open rotator cuff repairs. Am J Sports Med 2004;32: 1716-22.
  6. Liu SH, Baker CL. Arthroscopically assisted rotator cuff repair: correlation of function results with integrity of the cuff. Arthroscopy 1994;10:5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