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關節整體評估門診」的肩友,雖然已經在FB上認真看過每一篇文章,在經過第一次「肩關節囊擴張術」治療後,症狀也大多都有改善,但返家後,跟親朋好友分享時,親朋好友言之鑿鑿說著:「都只是緩解啦,五十肩沒有肌力訓練都沒效啦!很快就回來了!」還是會讓來治療的肩友感到擔心不已,怕治療效果不持久,只是曇花一現!
唉呀呀,會有這樣的說法與擔心,是把五十肩觀念全部丟下去熬成一鍋雜菜粥啦!
觀念一:五十肩是「沾黏性」「肩關節囊」「炎」
第一件事,也是最重要的事,肩友必需很清楚知道,五十肩的症狀是「沾黏」造成的,雖然確定的原因醫界並未非常明朗,但是仍知道有些情況是有高度相關性的。
我們先來了解五十肩的機轉,五十肩本名是「沾黏性肩關節囊炎」,身體為了自癒發炎造成的組織破壞,會用很多膠水進行修補,當「擠了太多的膠水」,把破損的地方黏好了沒錯,但卻把整個關節囊也一起黏住了,這種情況類似要用三秒膠補壞掉的東西,但難免會沾到手指頭,如果都「固定不動」,不快點把手指頭分開,或是把膠水洗掉,那手指就會黏在一起的副作用是雷同的。
觀念二:「不動」跟「全身性疾病」是五十肩高危險群
接下來,我們討論一下,那些情況會產生「過多膠水」以及「保持不動」,讓肩關節囊黏住。
一、膠水太多:肩部組織發炎、全身性疾病或是關節囊內有血
第一種情況是:「肩部組織發炎」。肩部組織還包括韌帶、肌腱、骨頭、肌肉等等,五十肩的產生原因雖然尚未明朗,但是有很高的比例是旁邊的鄰居罷工或是鬧脾氣,搞得關節囊自己不得安寧,也連帶受牽連,像是鈣化、旋轉肌發炎等等,讓關節囊也跟著發炎。
第二種情況為:「全身性疾病」。包括糖尿病、甲狀腺疾病、心臟病等,這些疾病會讓身體容易處在發炎的狀態,血管的排除廢物的能力也相對較差,不只是五十肩,也容易產生其它種疾病,也復原的狀況也會較健康的人慢許多。
另一種情況是:「關節囊內有血」,血液本身就是很黏稠的,乾了也會黏住組織。關節囊內的出血有很多種可能,除了五十肩的發炎會讓血管容易受傷,車禍、意外等外傷,若是直擊肩部也會造成出血,在治療上,若是過度復健拉扯、開刀等方式,也會讓關節囊內有出血的問題,治療上的出血在所難免,保持活動即可。
二、固定不動:醫源性限制活動或是活動太少
關節囊內有了膠水,若是不趕快活動,那膠水乾掉了,就會黏在一起,靜止的時間越久,黏的越緊,跟3M掛勾要求要靜置24小時一樣的道理,所以希望輕微五十肩的肩友,或是接受侵入性治療的肩友,請把握前三個月黃金期,積極復健,別讓膠水黏住了,不然治療上就很棘手了。
一般而言,肩部最常見的長期不動,就是「醫源性的制動」,像是車禍後打上石膏,就不敢動了,這也是出車禍後,明明骨科醫師說手臂已經長好了,但是怎麼痛的不得了,舉不高、變成睡覺會痛醒的原因:「打石膏斷骨是長好沒錯,但是得五十肩了。」
除了打上石膏,還有一種是全身性的虛弱造成「整體活動量下降」,像是大病初癒,臥床半年,光站在床邊都很喘,或是頭頸部或是乳房癌後開刀,因為傷口疼痛造成不敢活動等,也會讓手臂的活動量下降,造成關節囊黏住的機會便比一般人增加不少。
不過也並非所有固定不動的人都會有五十肩,以盛行率來說,是每一百人就會有二至五人真的是五十肩,而在這些高危險族群中,比例比其它人高上許多,像是有糖尿病的患者得到五十肩的比率高達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
觀念三:「肌力訓練」跟「肩關節活動」是兩件事
「肌力訓練」訓練的是肌肉,而「肩關節活動」是在活動關節。國人這些年才慢慢有健身的概念,但也許多人以為「活動」跟「運動」是同一件事,讓我們來看看圖片比較能夠體會:
這是肌力訓練的先生,可以看到他的肌肉很大塊,線條明顯,他舉的啞鈴看起來很重,比大多數人日常生活會舉的東西都還要重,讓人很想跟他一起去大賣場買東西請他幫忙提,這就是肌肉訓練的基本目標:訓練出可以承受更大力量的肌肉。
強而有力的肌肉除了在賣場買東西不需要推車,更重要的是在執行日常工作時,不容易因為超過肌力範圍受傷,像是拿出剛洗好的濕衣服、抱起很久沒見的小孫子等等。
延伸閱讀:五十肩要全好,別忘了肌力訓練!
下面是個做瑜珈的可愛小女孩,可以看到她輕易的把頭往後、腳往前,非常的柔軟,顯示她的活動度很大,做起動作很靈活,訓練活動度的目標正是讓身體能夠達到全關節角度。關節活動度大,除了關節本身的角度外,還有肌肉及肌腱等周邊組織的協調。
良好的關節活動度,能夠讓肩友在改變身體方向時,能夠更保持彈性,活動上更加順利,像是肩友一定不陌生,常常在駕駛座要拿後座的東西時,手很難轉過去,便是關節活動角度不足的日常表現。
透過圖片,大家可以感覺到「肌力訓練」是讓肌肉力量變大,而「關節活動」是增加活動度,也就是說您可以劈腿,但不一定踢人很痛,兩者並不相同。
但是不管是肌力訓練或是關節活動,這兩者在五十肩肩友身上都非常重要,因為五十肩的典型症狀是「角度受限」,而「肌力」及關節「活動度」是兩個影響角度受限的重要因子。
拖太久才來治療的五十肩肩友,經過「肩關節囊擴張術」治療,已經把關節囊沾黏的問題解決了,但活動角度的提升,還需要透過改善僵硬萎縮的肌肉及關節活動度不足,也就是說,在治療五十肩上,不痛只是基本,還得要角度正常,才能達到我心中的及格標準。
觀念三:把握原則,五十肩治療很容易
綜合觀念一及觀念二,我們已經知道五十肩是黏住,黏住的原因是「膠水過多」以及「固定不動」,那麼改善的方式也很簡單,就是從這幾點下手。
「膠水過多」主要在整合式的治療整個肩部組織。找出除了五十肩以外,周邊鄰居有沒有也需要處理的,整合治療效果最好,同時避免全身性疾病,像是控制血糖、血壓、血脂,不要讓身體產生過度負荷。
「固定不動」則更容易解決,保持適度活動即可。無論是治療五十肩產生的出血、或是因為治療其它部位而影響肩部的活動,肩友都需要意識到保持活動的重要性,如果有這樣的觀念存在,每天提醒自己一些,少量多餐的漸進式活動,都會有預防五十肩產生的效果。
「正確活動」肌力訓練跟肩關節活動同樣重要。治療後的五十肩,關節囊沾黏是改善了,但是因為太久沒活動,肌肉會萎縮,肌力不足會容易拉傷增加身體負擔,漸進式的肌肉活動可以幫助肩友在日常生活執行上更為靈活。
無論如何,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把握治療黃金期,一定是正確的醫療原則。
【一分鐘肩膀小運動】
✭摸肩畫圈圈
✭五十肩肌力訓練,坐著做
✭輕微五十肩,在家邊看電視邊復健吧!
觀念四:為什麼「肩關節囊擴張術」會有效?
回到肩友疑惑「肩關節囊擴張術」療效的正題,為什麼「肩關節囊擴張術療程」會在治療五十肩上具相當效果,且不需要配合到院復健?
一、減少膠水的黏度
「肩關節囊擴張術」是大量的擴張液注入關節囊裡,因為傷口只有針孔大小,一般不太有出血的問題,另一方面是,大量的擴張液具有稀釋關節囊裡發炎分泌物的效果,再者,擴張的關節囊的表面被擴張液撐開,像是被打水的水球一樣,不會壁與壁並不會碰在一起,就算膠水很黏也黏不到一起,自然沒有黏住的問題。
簡言之,「肩關節囊擴張術」用大量擴張液撐開、稀釋黏性又沒什麼出血,所以五十肩因為黏住而產生的所有症狀,便都能解決了。
二、當天就增加活動度
很多肩友很訝異「肩關節囊擴張術」第一次注射當天可以改善活動角度,原理很單純,就是原本黏在一起的關節囊被打成水球。
當關節囊被擴張液撐開後,關節活動度就可以增加,活動度增加了,就改善固定不動的問題了。
一般沒有其它合併問題的肩友,只需配合療程進度,在家裡拉伸展帶,便能如期五次畢業,跟五十肩告別了。
最後,相信肩友已經很理解,肌力訓練不足及柔軟度不足,並不會讓五十肩再黏回去,因為五十肩的定義是「肩關節囊」「沾黏」,沾黏的原因是「膠水過多」以及「固定不動」,肌力不足及活動度差,則是會讓肩友在活動上不靈活及容易受傷,但那並不是「沾黏性肩關節囊炎」,而是其它肌肉或肌腱的問題,像是「肌腱炎」等,不同的病症在醫學上各自有非常明確的定義,不能混為一談。
身體不舒服,想東想西是很正常的,也是因為知道大家的擔心,肩友可以留資料,衛教師會打電話跟您說明,若是直接到門診,也會有衛教師仔細解說,不用客氣喔!